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準建築人手札 討論區 • 檢視主題 - 張基義推薦 閱讀建築的十二本書


張基義推薦 閱讀建築的十二本書

文章準建新聞 發表於 2006-08-30, 02:05
一、對城市的詩意想像
《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y)/原著: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看不見的城市》是意大利近代最傑出的後現代作家卡爾維諾的超世絕俗之作。城市是一個不確定的符號,城市存有無窮隱喻轉化而成新符號。用隱喻的方式將五十五個不同的城市紀錄下來,成為《看不見的城市》。每個城市作片段而零散的描述,刻意要讀者從作者的文字與城市的隱喻中,任意演繹創造「自我」的閱讀經驗。

::博客來->《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y)/原著: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二、對城市的歷史關懷
《拼貼城市》(Collage City)/ 原著:Colin Rowe and Fred Koetter柯林‧羅等


《拼貼城市》是著名的建築理論家柯林 羅(Collin Rowe)城市研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著作。本書所涉足的範籌包括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現代文學、建築史等,作者以宏大的人文場域來論述現代建築與城市。書中強調了城市歷史的重要性,城市是歷史的沉澱物,每個歷史時期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三、建築旅行的學習與修練
《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 原著:安藤忠雄


「旅行,造就了人。旅行,也造就了建築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從1965年至1992年遊歷於世界各地,旅行中留下的想法與記錄轉化為建築成長的動力。並且不斷地在自己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持續著自己的旅程、並且持續著與自我間之戰鬥狀態。

::博客來->《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 原著:安藤忠雄::


四、給青年建築人的忠告
《建築家的20歲年代》/ 編著: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


1998 年任教於東京大學建築系的安藤忠雄,邀請六位活躍於世界舞台的建築大師,談論他們過往的經驗,如何對建築產生興趣,用什麼方式學習建築等課題,以及專業生涯最初的困難。六位大師均擁有足以自我貫徹的強韌意志及承受被批判的從容態度。為創作自由與現實社會持續戰鬥。

::博客來->《建築家的20歲年代》/ 編著: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


五、建築初學者的學習聖經
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md order /原著:Frank DK Ching


本書堪稱為建築學界的學習聖經,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建築圖文讀本由知名建築作家與教育家Frank DK Ching教授編著。書中內容涵蓋了建築理論、歷史、與設計作品。全書以手繪圖解的方式呈現,介紹了點、線、面、體、形式、空間、組合、交通、比例、尺度等建築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基礎概念,並簡要說明建築基本原理,旁徵博引古今世界著名建築實例,並概述建築設計的經驗與技巧。

::博客來->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md order /原著:Frank DK Ching::


六、西方建築與建築專業的第一本書
《建築十書》(De Architectura Libri Decem)/原著:維特魯威 Vitruvius


《建築十書》由古羅馬建築師和工程師維特魯威所著,是現存最古老且最有影響的建築學濫觴之作。內容涵蓋建築師教育、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建築構圖原理、西方古典建築型制、建築環境控制、建築材料、市政設施等等。本書對西方建築有曠日彌久的貢獻;提供了建築科學的基本內涵與理論,後世建築師的教育方法和修養要求,將建築與藝術、城市規劃結合,促使建築成為有學術根基的科學。


七、現代建築史的經典之作
《現代建築—一部批判的歷史》(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原著:肯尼斯 弗蘭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


本書被譽為現代建築史的經典之作,為當今在西方享有盛譽的建築史家與評論家肯尼斯‧弗蘭姆普敦對20世紀的建築及其起源作全面性的討論。書中涵蓋了自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主要的建築思潮及流派、建築師及代表作。客觀而精闢的論述,使現代建築發展中紛繁複雜的線索變得清晰可循,建築及建築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貫穿文中。作者對主流的現代主義建築始終給予客觀、歷史的評論。


八、 建築創作和理論上的基本論述
《建構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原著:肯尼斯 弗蘭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


《構築文化的研究》一書論述建築創作和理論上的基本問題。「建構源自建造形式穩定的持久性的表現力」。建構可以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工藝規則,實際建築作品中的材料與結構的表達可能是豐富多樣而不拘泥於固定規則的。建築Tectonics意義上的本體就是材料和邏輯結構的忠實表達。


九、 以人為本的建築關鍵報告
《建築的模式語言》(A Pattern Language)/原著:克里斯多夫 亞力山 Alexander, Christopher


傑出的建築理論家克里斯多夫亞力山大撰寫的《建築模式語言》對建築作研究性的總結,以人為本的精神具體反映人類對居住合理性的要求。書中精確的描述了城鎮、鄰里、住宅、花園和房間等共253個典範模式,提供了各種設計、規劃、施工的人性友善環境規範。書中推崇生態環境保育,城鎮和住宅空間綠化,反對千篇一律的建築風格,鼓勵人際交往,強調人、社會和自然環境三者的和諧關係。


十、 廿世紀大師的濃縮作品全集
《勒柯比意作品全集》(Le Corbusier 1910-65)/原著:Willy Boesiger,Hans Girsberger


勒.柯比意是廿世紀最偉大也是最具爭議性的建築師,其大有可觀的理論著作,別創新格的都市設計與富麗璀璨的建築作品,深遠的影響我們當代建築型態與都市環境。本書是柯比意相關出版的濃縮作品全集,從1920年代起至其仙世為止,柯比意積累的無數創意與理念永世流傳為建築專業的圭臬。


十一、 四百年的台灣建築作品總結
《台灣建築之美》/編輯:建築雜誌


《台灣建築之美》總結了四百多年的台灣建築歷史中,每個時代的精采建築作品。全書編輯以六個歷史分期,總計八十四件建築,完整呈現台灣建築文化的特色。書中作品以年代分野,讓讀者明白每個時代的背景及文化如何影響建築風格。


十二、 當代台灣對未來公共空間的願景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論述與圖錄專輯》/編輯:建築雜誌


《台灣地貌改造運動論述與圖錄專輯》,彰顯了當代台灣對未來公共空間的願景,及二十一世紀台灣當代建築歷史上的大躍進。行政院自2002年起推動「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觀光客倍增計畫」、「水與綠建設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有關以人為本、永續發展之核心價值,政府公共建設對於自然環境之關照,公共建築結合人文藝術美學詳實記錄在書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