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絕不是一部關於建築的書,這個『房子』是人居住的。」
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 1938-)因為29歲時設計了法國戴高樂國際機場第二候機室一舉成名。不過,安德魯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創作者,繼《我蓋了許多機場航站》(J'ai fait beaucoup d'aérogares--: Les dessins et les mots, 1998)、《記憶的群島》(L'Archipel de lamémoire, 2004)後,此次的《房子》(La maison)再次帶領讀者進行一次記憶的旅行。談到自己的寫作,安德魯說,「我作為一個做大建築的建築師和寫小書的作家,覺得大建築和小書是一樣重要的。」
安德魯稱《房子》是自己「最私密的作品」,因為除了夢境與記憶為真實的過去帶來的種種變形之外,裡面的回憶幾乎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再現。而作者自己則把它歸為小說,小說的主人公不是別的,就是房子本身。他表示,「在寫作過程中,希望能喚醒讀者小時候對生活空間的回憶。書的特點是精細和省略的對比。精細是在於它是真實存在的,而省略則是希望讀者自己往裡面填充回憶。書中人物都是沒名字的,這是希望讀者可以在中性中覺得與自己有關。我寫書的觀念是不會事先預定是要讓觀眾悲哀或是快樂,而是希望讀者自己生出情感。」
整部小說由50多個精彩的零度寫作的斷片構成;洋溢著對時間、空間、欲望、世界、交往、恐懼、虛無等存在主題的深思和緬想;有些段落還閃現著人性深處來自遠古的古老想像。正如他的建築設計富於現代主義的創想,他的這部小說在架構上也洋溢著現代主義建築似的空靈和前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